close
冬季應嚴防的幼兒疾病!
http://www.mababy.com/knowledge/article.aspx?aid=01ECDD5FCD98E26A
育兒生活 1月號 NO.272
感染性疾病
病毒引起的疾病
幼兒在冬天有那些較容易流行的疾病?馬偕醫院小兒科張龍醫師表示,具感染性的疾病才會造成流行,例如最愛在冬天出來活動的病毒(除了腸病毒好發於夏季),天氣越冷就越活躍,小兒科門診病號也越多。冬季感染性疾病以感冒病毒居多,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、類流感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等。
呼吸道融合病毒
幼兒一旦受到感染,很容易侵犯到下呼吸道,就會感染所謂的「呼吸道融合病毒」這支病毒好發於小小孩,感染後會出現急性細支氣管發炎,年紀越小得到後症狀越嚴重,而這也是小baby因為呼吸道疾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之一。
流感病毒
較大孩子比較常見的病毒感染,以流感病毒最惡名昭彰,流感病毒主要經飛沫傳染,潛伏期為1~3天,病患會出現發高燒、頭痛、咳嗽、鼻塞、流鼻水、喉嚨痛、全身肌肉酸痛等,症狀要比一般感冒嚴重許多,而且當病患抵抗力低弱時,後續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造成支氣管炎、肺炎甚至腦膜炎等併發症。
類流感病毒
其他還包括類流感病毒(例如副流感病毒、腺病毒等),症狀與流感類似,但並非流感病毒引起,病人也會發燒,加上常以鼻塞、喉嚨痛、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為主。
一般感冒病毒
很多家長不清楚感冒與流感的差別,張龍醫師表示,感冒英文為cold,顧名思義就是喜愛在冷天出現,感冒病毒包括:鼻病毒、冠狀病毒等,感染後只會有輕微發燒、流鼻水,通常多休息就會痊癒。
一般感冒指的是上呼吸道感染,包含口腔、鼻子、喉嚨,嚴重時會往下到下呼吸道,引起支氣管發炎、肺炎等,這些併發症主要是感冒病毒感染後所引起的,另外中耳炎也是感染感冒病毒容易引起的併發症。因此,感冒人數越多,肺炎、中耳炎等併發症的病人就越多。
哮吼
病毒造成的症狀除了常見的發燒、流鼻水之外,也可能出現哮吼,哮吼是咽聲帶處嚴重發炎而阻塞呼吸道所引起,由於幼兒彈性纖維發育未完善,呼吸道容易痙攣而阻塞氣管進出,這時候可能發出一種像狗吠聲音,晚上會特別明顯,並有喉嚨痛、高燒等症狀,孩子容易哭鬧不安、食慾不振。包括副流感病毒、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都可能是哮吼的發生原因。
細菌引起的疾病
肺炎、中耳炎大部分都是細菌所造成的;而較大孩子容易發生的A型鏈球菌咽喉炎也是細菌引起的疾病。
冬天腸胃道疾病
諾羅病毒
春節期間急診室最常看到就是每位病人手握嘔吐袋的景象,早期大家會認為是大魚大肉或吃火鍋吃壞肚子引起,但非全是食物惹禍,很多是病毒感染引發的腸胃炎所造成,例如在較早期被稱為「冬季嘔吐病毒」,後來又被稱為腸胃型感冒,現在則被正式稱為「諾羅病毒」。
諾羅病毒傳染力很強,往往一人感染,全家遭殃,急診時總是全家一起報到,小小孩嘔吐的特別厲害,抵抗力較好的大人也會出現噁心感。諾羅病毒有一點與流感病毒很像,就是病毒會不停發生突變,無法產生有效抗體,所以即使是成人也會得病,主要以嘔吐為主,往往一個晚上可吐上七到十次之多,不過第二天以後症狀會緩和下來。
輪狀病毒
輪狀病毒腸胃炎是小小孩在冬天最容易感染的一種腸胃道疾病,也是腸胃炎住院的主要原因。症狀包括高燒、嘔吐、腹瀉,病程會持續5~7天,主要以腹瀉為主。較大孩子多因為小時候得過已經有抗體,所以再感染時症狀不會像小baby那麼嚴重。
星狀病毒
冬季侵襲幼兒腸胃道的病毒以諾羅病毒、輪狀病毒最多,約佔八到九成,比較少見的有星狀病毒,其症狀與諾羅病毒差不多,只是病毒比較溫和,症狀比較輕微。
非感染性疾病
過敏性疾病
由於冬天氣溫低,呼吸道中的肥胖細胞比較不穩定,此時最容易釋出組織胺,進而引起過敏性疾病,如果表現在呼吸道,會引起氣喘,尤其天氣冷時特別容易因為呼吸道疾病而引起氣喘發作,家有氣喘兒要特別小心;假如表現在鼻子,就會引起過敏性鼻炎,容易鼻塞、鼻水流不停;若是反應在皮膚,就會出現異位性皮膚炎,冬天皮膚本來就比較乾燥,加上異位性皮膚炎,感覺會更癢,所以皮膚的保濕要做好。
氣喘
氣喘病患冬天保養很重要,必要時應及早使用吸入型類固醇,尤其氣喘容易在半夜發作,所以應優先選擇晚上用藥。很多家長誤以為吸入型類固醇會越用量要越多,或用久了會上癮,事實上並非如此,就像高血壓用藥一樣,是因為血壓無法控制才需用藥,要了解因果關係。
家長要知道吸入型類固醇主要作用在肺部,不會有全身性副作用以及藥物過量的問題,長期使用也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,類固醇對人類健康的幫助遠超過因副作用產生的傷害,家長要信任並依照醫師指示按時用藥,否則孩子長時間都必須花過多力氣在呼吸上,能量無法供應其他器官,這才是影響到生長最主要的原因。
父母要有正確的觀念和作法,才能給孩子最妥善的照顧。
醫師診療時會依氣喘程度做判斷,治療目標是要讓病童與正常小朋友一樣,而不是病情緩和就停藥,尤其小朋友肺部持續在成長,如果小時候氣喘沒有照顧好,長大後肺功能會比一般人差。
過敏性鼻炎
過敏性鼻炎雖沒有氣喘嚴重,但一到冬天就會帶給孩子生活、學習以及睡眠方面很大困擾,孩子半夜鼻塞睡不好,容易有黑眼圈,而鼻塞也會影響白天上課的學習成效。家長在照顧上首先要避免感冒,至於是否要用藥,主要看有沒有在半夜嚴重影響到睡眠,必要時建議短時間使用含類固醇鼻噴劑加以改善,比較輕微可服用長效型抗組織胺讓症狀得到緩解。
過敏性疾病的預防應該從改善環境做起,尤其塵螨是主要過敏原,包括有毛的玩具、玩偶、床單、床墊等,都是塵螨容易滋生的地方,雖然無法完全避免,但是可以從環境的清潔盡量減少塵螨的量。家長應定期清洗冷氣機濾網;溫濕度控制在最適當範圍,尤其睡覺時房間內溫濕度(濕度50%以下塵螨較不易滋生)的控制更是重要。
異位性皮膚炎
冬天常看到小朋友雙頰像蘋果一樣紅,皮膚摸起來粗粗的,就是異位性皮膚炎,照顧上最重要是做好保濕工作,嚴重時可使用滋養藥膏(抗組織胺)緩解症狀;
穿著應避免太緊以及毛料衣服,盡量選滑面衣服較適當;衣服不要穿太多,以免因為流太多汗增加皮膚的不適;而洗澡後一定要幫小朋友擦上保濕乳液。
病童的照顧原則
不管任何疾病,照顧生病的幼兒應掌握以下幾個原則:
1.足夠的水份攝取:無論任何疾病,小朋友每天一定要喝足夠的水,以避免脫水,即使是咳嗽等呼吸道感染,水份也一定要夠。
2.熱量要充足:生病期間很耗體力,所以營養很重要,熱量要足夠才能維持身體的抵抗力。
3.保暖工作要做好:尤其幼兒房間要控制在適當溫度及濕度,睡覺時不需穿的又緊又悶,以免出汗反而會冷,建議比照大人或多加一件即可。
4.嚴禁接觸二手菸:很多小朋友生病不容易好,其實與家中大人抽菸有關,所以要嚴防二手菸的傷害。
生病期間的禁忌
*發燒不能一味給退燒藥:很多家長發現小朋友發燒,就算只有攝氏37度多,也會要求醫師給退燒藥,小朋友發燒除非到攝氏39~41度,才需要使用退燒藥,否則一般發燒只要妥善照料即可。
*避免給予不適當的藥:例如給予止咳藥時要保守,特別像是可待因一類的藥,只能用在成人,不可讓小朋友服用;又如腹瀉時給強力止瀉藥也是不妥的,家長可能會擔心孩子又吐又拉有危險,其實如果給藥阻止腹瀉,原本必須排出的病菌會一直留在腸道中大量繁殖,反而更不利,甚至可能造成腹脹,嚴重時導致腸破損而使得治療更棘手。
我們要關心的是腹瀉時避免發生脫水,而非一味給止瀉藥。此外,必要時應給予禁食,如果未改善,應該由醫師評估是否住院接受點滴注射,補充足夠的電解質以防脫水。
腹瀉時的照顧
腹瀉期間家長應該先給孩子喝水加上葡萄糖,或小兒用的電解質液,也可以用運動飲料加水稀釋一半給予飲用。腹瀉時要限制脂肪、蛋白質的攝取,因為脂肪、蛋白質在胃裡頭排空的時間要比較久,也比較不容易被腸道吸收。
至於要不要禁食?要看孩子當時身體的「本錢」,假如已經在打點滴,一天未進食不會有問題,若是在家照顧,最好補充電解質液,狀況可以的話,嘗試清淡飲食,主要以「BRAT」為原則:B(Banana)香蕉,盡量選未完全熟的香蕉;R(Rice)米飯,以稀飯為佳;A(Apple)蘋果;T(Toast)土司,最好是白土司,不要給牛奶土司或加了葡萄乾、椰子等各式各樣的土司。
什麼時候要就醫?
*發燒超過三天未緩和
*一整天無法進食。
*活力變差。
有這些現象,要請醫師評估是否必須住院,並進一步檢查是否有其他疾病,例如泌尿道感染也會有發燒症狀。家長主要應該觀察孩子的活動力和食慾,依這兩大原則做初步判斷,有時孩子雖無特別症狀,但活動力變很差,一樣要就醫檢查。
家長要掌握那些疾病預防原則?
養成勤洗手習慣
洗手要徹底,只用清水洗手是不夠的,除了過去大家所熟知的「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」之外,其中「搓」的部分還要遵循以下的「內、外、夾、弓、大、立、腕」七字訣,加強搓揉功夫,才能徹底把手洗乾淨,降低病菌感染的風險。
1.「內」是指手掌的內側,雙手掌心要互相搓揉。
2.「外」是手掌外側,將右手掌對手背互相搓揉,把手背也洗乾淨。
3.「夾」是指指縫間,在雙手搓洗時,將十指交叉,搓揉指縫間的夾縫。
4.「弓」是手指背,將手心與手指背之間,相互搓揉。
5.「大」是大拇指,洗手時也別忘了幫大拇指按摩按摩、搓搓虎口的位置。
6.「立」是指尖,將手指立起來,對著掌心搓揉,才能將藏在指甲縫隙的病菌清洗掉。
7.「腕」是指手腕,除了清洗手部,也要記得沖洗手腕。
7.「腕」是指手腕,除了清洗手部,也要記得沖洗手腕。
至於乾洗手與濕洗手效果是否有差?兩者相較,當然用水和肥皂清洗是最有效的,因為很多病毒(如輪狀病毒、腺病毒)是不怕酒精的,不過假如在外面沒有水可洗,給孩子用乾洗手會比完全不洗來得保險。
避免與病人接觸
除非孩子生病,否則應避免帶孩子到醫院,有些醫院甚至將健兒門診的時間與門診地點與兒科門診隔開,以減少接觸其他病童的機會。此外,萬一小朋友生病,一定要在家休息,避免上學。
接種疫苗
包括流感疫苗、輪狀病毒口服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疫苗,都應該讓幼兒接種,有些家長擔心接種疫苗是否會造成傷害,其實到目前為止,並未證實這些疫苗會對孩子有不良影響,未接種的風險遠比接種高出很多。
肺炎鏈球菌很容易在病毒感染後趁機侵入而引起肺炎,甚至腦膜炎,這些對幼兒而言,死亡風險很高,可說是所有疫苗中非常迫切需要接種的疫苗。至於輪狀病毒在落後國家每年造成很多幼兒死亡,不過國內醫療進步,很少因輪狀病毒感染而造成無法挽救的傷害,不過感染輪狀病毒,不但孩子受罪,家長也需要付出相當時間在照顧上。因此,只要經濟許可,疫苗接種是很必要的。
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
有些阿公阿嬤只要孫子生病就會要求醫師打針給抗生素,家長要有正確觀念,不必要的抗生素會使身體菌落受改變,一旦出現抗藥性,再次感染後更難治療,以感冒為例,大部分都不需用抗生素,抗生素主要在治療肺炎鏈球菌、A型鏈球菌等細菌性感染,對感冒病毒是無效的。建議家長平時帶孩子看病時應主動提問,了解醫師給藥的內容。
生病時的照顧方案
疾病都有一定的病程,從感染、潛伏期、發病到康復,必須經歷一段時間,家長在這時候不應該求快,好的醫師會觀察孩子生病的整個過程是否屬於正常、合理,以及是否可能出現併發症,所以家長也要有正確的就醫行為,千萬不可因為用藥後未有立即效果,而不停換醫生,一天看好幾家診所,對病情的恢復是沒有幫助的。孩子生病,家長不要太心急,最好冷靜觀察病情變化,包括活動力和食慾這兩大重點,只要沒有越嚴重就可以放心。
此外,家長應事先擬定孩子生病的照顧方案,尤其是雙薪家庭,孩子生病時應避免上托兒所、幼兒園,以免將病菌傳播給其他孩童,因此,最好事先做好規劃,一旦孩子生病,父母應採取那些照顧措施。
看醫生時應注意
帶小朋友看醫生,家長最好提供完整病史讓醫師做正確判斷,有些父母帶發燒的孩子就醫,卻因為不是主要照顧者,無法將生病過程說清楚,而醫師也很難在幾分鐘的看診時間內做詳細的診斷。因此,孩子生病,照顧者最好做詳細紀錄,例如什麼時候開始發燒、進食情形以及排便、活動是否正常等等;更重要是有任何疾病史都應該告知醫師;此外,最好攜帶之前就醫後醫師給予的藥單,讓醫師了解先前的用藥情形,才能做最好的診治。
張龍
現任: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
學歷:台灣大學醫學系
經歷: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住院醫師/總醫師、馬偕紀念醫院兒童急救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
* 資料來源:【BabyLife育兒生活】2013年1月號。http://www.mababy.com/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